心有戚戚焉。

這部劇基本上就是現代版的"南海血書",無視於有多背離當年的記憶,硬要把(民進)黨要他們灌輸在裡面的意識形態加進去,導致整部片生硬到令人感到尷尬。

那個年代正值我的青春時期,台灣經濟騰飛不說,也是個思想爭鳴,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時代。

反觀現在,政府不段將言論自由縮限、各種徇私舞弊貪贓枉法沒人敢管,敢反駁敢揭弊的,就讓你禁聲、法辦,又走回黨國的老路子了

國民黨專制,但是認真經營台澎金馬,讓台灣經濟騰飛,老百姓生活改善許多,許多建設都是有長遠規劃,至今我們還在受當年的餘蔭庇佑。也因為當年中華民國台灣擁有中華文化正統的地位,僑生、想要學習中文的外國人,大多選擇來台灣學習中文。

如今民進黨專政,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各種荒腔走板的政策都顯現了執政黨的短視與貪婪,還用各種謊言、大內宣欺騙百姓,結果就是在世界上越來越邊緣化,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差。

日子越過越差,引起民怨怎麼辦?

沒關係,推出一部部的樣板劇,把責任推給國民黨就行。

--------------------

沈政男

2021/3/21

【失真的八十年代顯影 中華商場又被拆了一次】

真的,我是為了看中華商場才來看《天橋上的魔術師》電視劇,因為那幾棟建築已被拆光光,連一點遺跡也不留存了。沒想到看了以後,記憶中的中華商場,還有整個八十年代上半葉,又被楊雅喆拆了第二次。

楊雅喆的問題在《女朋友•男朋友》就已顯現,也就是過度關注政治與性別,於是好多地方拍得太用力,簡直是把自己的想法與看法,塞進了劇中主角,以及那個不能為自己說話的時代,他們的身體裡。

試問,在中華商場幾十年歷史裡,可曾發生性別霸凌凶殺案?不要說中華商場,整個八十年代台灣社會,可曾發生?事實上那樣的議題是兩千年以後的事了,卻被楊雅喆塞進了八十年代的中華商場。不是說那年代沒有性別霸凌,反而是因為壓迫太厲害,根本不可能以任何蛛絲馬跡浮現在檯面上,更不可能有當眾變裝遊街而引發旁人反彈這樣的事了。

有沒有注意到孫淑媚罵的那句髒話?拜託,那是你們自己發明的吧,八十年代台灣有誰罵那樣的髒話?

八十年代初期,政治高壓已經逐漸鬆綁了,黨外雜誌才會在各大書局文具店湧現,也才會有情治單位的查禁,但,注意了,被查到就只是搜走,頂多浪費了一筆成本,不至於惹來什麼政治麻煩。什麼,喔,「你就是從讀書會學來那樣的想法」,拜託,那年代賣黨外雜誌的地方也有賣冶豔的時報周刊,兩者銷路都不錯,老闆們就只是賺錢做生意,不是想要碰觸什麼政治禁忌。

證據:我就曾被書局老闆娘,因為穿著卡其制服,當成是來查禁的警總人員,我永遠記得她很不屑地對我說:你做這樣的事,能賺多少錢啊?

不屑。

凡此種種失真的八十年代顯影,在《天橋上的魔術師》電視劇,實在太多了。比如Kuso蔣公,這完全是諂媚當代年輕人的演法,事實上在八十年代初期,蔣公的影響力已經淡去了,兒童根本不會刻意去凸槽。

買防癆郵票是真的,但,因為沒買而被老師甩藤條,卻是誇大,把那時的老師演得太壞了。檢查頭蝨也是真的,但,因為孩子長了頭蝨,爸媽就大發雷霆,甚至弄到孩子離家出走,實在太扯了。拜託,那年代的人沒有那麼愛面子啦,因為賺錢維生都來不及了。

河合奈保子的〈飛向你 飛向我〉原曲,在台灣根本沒有紅過,只有金瑞瑤的翻譯版。歹勢,我是第一代哈日族。

還有諸多劇中人物的口頭禪與習慣用語,都不是那年代的人會講的話。

《天橋上的魔術師》小說原著並沒有那麼大的企圖心,想要顯影整個八十年代初期的時代氛圍,就只是個人成長故事的回憶錄,卻被電視劇大幅膨脹,又因為技巧與用心都不夠好,於是演成了一齣不曉得是屬於誰的中華商場與八十年代。

事實證明,把中華商場的外觀蓋回來,花八千萬就可辦到,但,此劇總共花了一、兩億,最終卻只能刻板、誇大地呈現時代氛圍。

最後一集,把電影《戀戀風塵》推出來,正好洩露了楊雅喆的心虛。這電視劇用了許多魔幻寫實手法,有一些效果還不錯,比如演兵變那一集,確實彰顯了當事人的內心糾結,但在其他場合經常流於炫技,反而妨礙了觀眾情緒的累積與流動。

為什麼不像《戀戀風塵》一樣,平平淡淡、老老實實,把那幾段老故事娓娓道來就好?

就因為楊雅喆想要表達的意識形態,太多太強了。

順便講一下電影《陽光普照》。奧斯卡入圍公布了,此片為什麼落空?先前不是說頗有希望,也做了不少宣傳嗎?事實上任何一個誠實的台灣觀眾,都能看出此片在人物的刻畫與劇情的鋪排上,都有牽強、難以說服人的地方,而國外一些客觀的影評,也早就點出來了。

楊雅喆與《陽光普照》的導演鍾孟宏,是不是現在台灣主力導演?他們跟侯孝賢比起來如何?

不要把標準拉得那麼高。他們跟1980年代的蔡明亮比起來如何?去看看蔡明亮當時所拍的電視劇《海角天涯》吧。

《天橋上的魔術師》當初為什麼不找蔡明亮來拍?

事實上八十年代初期的中華商場,乃台灣社會的縮影,那裡聚集了各個族群,歷經七十年代經濟起飛,財富開始累積,隨之而來的呼聲逼迫政治高壓鬆綁,整個地方呈現一幅熱鬧有趣、充滿活力的庶民生活景象。

那是台灣最富衝勁與創造力的年代,我們都曾見證,人們的生命力大到可以集體把駛進台北的火車,在中華商場旁攔了下來。

美好的八十年代,連天橋上的魔術師,也變不回來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華商場
    全站熱搜

    So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