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64346490494897/permalink/3283107891952072/

台北帝大醫學部畢業宜蘭籍中共高幹吳克泰全家福

319938948_462663945845614_7202047578234960408_n.jpg

1970年代,早年受日本教育投身中共革命,並參加中共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的宜蘭三星人吳克泰,在北京拍攝的全家福合影。妻子高蓮子是基隆人,兩人結婚以後一起從事革命活動,同時奉上級命令前往北京。1949年之後就定居在北京,吳克泰在北京長年從事對日本廣播的工作。儘管他們是台灣人,他們的下一代由於生長在北京,無論語言和生活習慣都已經北京化了。不過,1980年代以後,吳克泰的兒女分別前往美國和日本留學定居。2002年,筆者曾經在東京採訪了吳克泰的兒子詹志遠,對吳克泰一家的故事做了完整的補充。

宜蘭人中共高幹吳克泰的故事

  吳克泰本名詹世平,1925年生於宜蘭三星農村,幼年時家境貧困,因目睹日本殖民當局欺壓台灣人民,激發了強烈的民族意識。他說:「中學時,有一次被日本老師打了一記耳光,駡我「清國奴」,我一個人跑到山上大哭,大聲喊「祖國啊,你在哪裡?」」。

後來,詹世平憑著優越的學業成績進入的台北高校,後又考上台北帝大醫學部。不過此時已是二戰末期,詹世平被徵調到中國大陸戰場擔任日軍翻譯,目睹了日軍對中國人民的殘暴虐待,他趁機尋求加入抗日組織。抗戰勝利後,吳克泰在旅滬台灣同鄉會工作,這是一個台籍共產黨員的聯絡處,詹世平便在這段時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投身共產主義革命運動。

1946年3月,詹世平返台進行活動,發展地下黨組織。一開始,他重回台大校園,繼續醫學系學業,同時在《民報》和《人民導報》工作。根據他的回憶錄指出,他受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蔡孝乾、張志忠的直接領導,全心投入地下工作,第一個發展的黨員是基隆中學校長、作家鍾理和的弟弟鍾浩東。此外,詹世平還開設了北京語補習班,碰到了日據台北高等學校時期即已認識的台大農經系學生李登輝,李對馬克思的《資本論》十分著迷。在詹世平與張志忠商量之後,李登輝成了他發展的第二個黨員,這是1946年9月的事。此時,詹世平擔任中共台灣省台北市工委和學委書記。

  至於另一位重要的相關同志陳炳基,台北萬華人,生性剛強,台北二中時代即參加反抗日本殖民當局的活動,曾遭日本憲警逮捕,施以酷刑。台灣光復後,陳炳基進入台大法學院,積極投身於左翼運動。1946年12月,北京發生沈崇事件,中國大陸各大城市爆發反美示威,中共華東局指示在台地下黨進行相應的活動。1947年1月7日,詹世平、郭琇琮、陳炳基發動了台北學生反美大遊行,近萬名學生浩浩蕩蕩地走上街頭。在這場示威中,李登輝積極參與,並高舉標語走在遊行隊伍的前方。儘管反美大遊行展現了地下黨的動員力量,不過在一個多月後爆發的「二二八」全島民變中,黨組織卻未能預見情勢的發展及時反應,台北的武裝鬥爭行動因協調不周迅速流產,不過組織部長兼武工部長張志忠仍在嘉義地進行了「二二八」當中最激烈的戰鬥。這期間,詹世平逃往上海,陳炳基在李登輝家中躲了一陣子亦轉往上海,上海的台灣同鄉會實質上成了中共組織。到了這年秋天,吳、陳等人又分別搭船返台,陳返台後立刻入黨。不過這個時候,李登輝卻提出要退黨,詹世平很快到曾文惠家找到李登輝,勸他留下,不過李登輝堅持要退,他說黨內不純,有些人有野心,他要求黨為他保密,他也保証為黨保密。詹世平把這個情況向蔡孝乾匯報,批准了李登輝退黨,從此斷絶了雙方的組織關係。

  有關李登輝入黨的經過,陳炳基還有另一種証詞。他表示,上海回來以後,他和李熏山、李蒼降、林如堉、李登輝等五人組織了「新民主同志會」,為省工委直屬機構。陳炳基說:「大約在1947年10月或11月初的一次會議上,李熏山突然表明他是黨員並說『大家都入黨吧!』林如堉、李蒼降、李登輝三人都表示願意入黨。由於這種作法並不符合個別吸收黨員的規定,我趕緊向廖瑞發匯報(時任台北市工委書記),廖說:『這三個進步青年,我們都了解,你和李熏山兩人當入黨介紹人就是了。』三人的入黨申請自傳都是由李熏山轉給廖瑞發的。李登輝當時是台大農學院學生,入黨後依照規定把李的組織關係移交給省學工委系統。從此李就沒有參加『新民主同志會』的工作。據說李登輝於1948年春退黨,這是當時領導省工委會『新民主同志會』徐懋德告訴我們的。」換言之,從時間順序來看,李登輝透過詹世平於1946年9月入黨。1947年8月間又透過詹退黨。同年10月-11月間,李登輝又透過陳炳基、李熏山等人再度入黨,並於1948年春再度退黨,這是李登輝兩次出入中共說法的由來。

1948年以後,詹世平返回家鄉羅東發展組織,由於他已經受到當局監視,羅東熟人過多只好又回到台北,隨後又轉往南部山區,試圖開闢游擊區,後又接受黨幹部的建議,確認「台灣地方,交通發逹,迴旋餘地不大,不適合開展游擊戰。地下黨員要儘量職業化、社會化,做好迎接解放軍的準備」。詹回到北部後,一天去基隆看朋友,結識了友人的侄女高蓮子,兩人陷入戀情,並於1949年1月辦了簡單的婚禮。這年3月,詹世平夫婦奉上級指示前往上海。此時解放軍已經占領東北和華北,正準備揮軍全國。5月,詹世平進入了北平,並接受組織命令,考慮到以後還可能回去台灣做地下工作,必須改名,詹世平便改為吳克泰。

  至於陳炳基,1948年10月,新民主同志會遭到破壞。李熏山、林如堉遭到逮捕,陳炳基逃到花蓮,1949年3月又回到台北。4月,台北又發生學運,軍警包圍台大,法院同時貼出林如堉、李熏山等人的判決書。黨組織命令陳炳基儘速撤離台灣。10日,陳搭船駛向上海,並立刻加入了中共浦東遊擊隊。直到中共部隊進入上海以後,陳始返回上海。

1949年後,留在大陸的吳克泰、陳炳基加入台灣民主自治同盟,隨著時代的進展,與其他台籍幹部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政治運動。吳克泰曾任職北京中國國際廣播電台30年,負責對日本的日語廣播。夫婦育有子女四人,均回復詹姓,分別是大女兒詹志方、二女兒詹志虹、三女兒詹志英、小兒子詹志遠。由於兩岸隔絶,台籍黨員與台灣家屬以及仍然存活的老同志之間亳無通訊,彼此對對方的情況一無所悉,直到1990年兩岸恢復大量的往來以後,一場場摻雜著歷史、政治、人倫等複雜糾葛的悲喜劇才又搬上人生的舞台。 

 1994年,陳炳基首次返台探親。1996年,第二次返台時,陳終於與高居總統之位的李登輝見了面,這件事後來曝光,造成軒然大波,不過因李登輝與陳炳基當時均未公開正式說明,因此真實情況始終不明。後來,陳炳基才在接受訪談時始透露一二,他說:「我第二次回台探親、訪友、觀光、李登輝知道後派人約我相見,我欣然前往。我們是老朋友、老戰友,也是『二二八』時期的患難之交。1947年底分別後幾十多年未能相見了,相念舊而已,邊用餐、邊聊天、海闊天空、敍舊、談友情,沒什麼大驚小怪的,見面的地點並非在總統府。」提得一提的是,這次會面在李登輝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直選之前,隨後,陳炳基還應邀出席的李登輝總統就職典禮。

  至於吳克泰,曾經第四次返台探親,第一次是1997年1月,由當年的老同志李登輝親自批准,同時由李的國策顧問、也是前中共地下黨幹部曾永賢居間奔走,始順利辦成返台手續。不過,基於客觀環境因素,他一直不便與李登輝會面,直到2002年初返鄉,兩人才首次碰頭。此時,李登輝已卸下的總統職務。

後記:

2002年,我曾經對吳克泰和陳炳基兩位先生,進行了大約30小時的口述歷史訪談,同時,我也協助編輯和出版吳克泰先生親自撰寫的回憶錄。以上的文章是我根據訪談和其他文獻資料,避開時政和人物褒貶評論,而平實集中在歷史過程的紀錄。如今李登輝、吳克泰和陳炳基等三位先生均已作古,這些資料更能留給後人客觀了解和評論歷史時,所需的重要史實參考。

此外,主要內容都曾陸續刊登在20年前的報刊上,後來李登輝先生也做出回應。他在國史館的口述歷史訪談中承認熟識吳克泰,但否認透過吳克泰加入中國共產黨,不過他卻承認與陳炳基交好,而且透過陳加入「秘密組織」。此外,李登輝也沒有否認在總統任內和卸任後,曾經先後與陳炳基和吳克泰兩位半世紀前的老友兼中共地下黨同志會唔。

最後,我在訪問吳克泰時,有一段話至今印象深刻。我問他:「光復後,你繼續回台大醫學系完成學業,以台灣當時的情況,你畢業後當醫師幾年,可以買很多房子和土地。很多有錢人會到醫學系幫自己的女兒提親了。你為什麼要加入中國共產黨呢?」

吳克泰老先生有一點害羞回說:「當時確實有人來介紹女兒,不過,我年輕時就批判榮華富貴的思想。」

如今,吳克泰先生已經作古多年了,可是他說這句話的表情,依然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裡。

(徐宗懋撰文)

(取自徐宗懋圖文館製作《彩色台灣歷史大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rg 的頭像
    Sorg

    Agony of Sorrow

    So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