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蔣是浙江人,在公共場合也沒有用浙江話發言,更沒有把浙江話訂為母語。不知道這些大閩南沙文主義者是在吵甚麼?

秦始皇時代,就知道書(語)同文,車同軌是國家富強,進步的動力,難不成小小一個台灣,要編經費買翻譯機,僱口譯?那麼要花多少錢?

-------------------------------------------------------

不應要求會議使用國語?那外省人、原住民、客家人也可以全程用母語發言? 作者:季節  

台大日前召開員生消費合作社理監事會,會中理事孫博萮使用閩南語發言,被官俊榮等兩位教授制止,事後孫博萮召開記者會,台教會副會長陳俐甫出席表示,官俊榮若擔心有人聽不懂別人的母語,應該請理監事會編列預算找翻譯人員,或是可以請當事人講完母語再用中文重覆一遍,而非提案限制他人說母語。然而筆者深感好奇,如果反對公眾會議時限制使用母語發言,那外省人、原住民、客家人是否也可以全程用母語發言?

部分閩南語使用者喜歡抨擊要求使用國語的主張是在外省人在打壓閩南語,可是我們使用的國語主要是北京話,而當年中華民國扣掉台灣後,有49個省、直轄市等一級行政區,而根據1990年的統計,台灣的外省人當中,籍貫為北平(北京)者的人數排名49個省、市、地方、特區的21名而已,僅占全體外省人比率的0.51%,包括蔣中正本人也不是北京人,而是浙江人,當初政府要求公眾場合講國語,限制到的母語不僅包括閩南語,更包括蔣中正本人的母語浙江話,如果這樣叫做打壓,那蔣中正顯然也是受害者

事實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面臨學校或官方機構語言使用的抉擇問題,而選擇的未必是最多民眾的母語,如新加坡華人最多,但卻優先採用英語,而許多被英國、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殖民過的非洲、美洲國家,獨立後也都繼續使用前殖民母國的語言作為官方語言。因此光復後國民黨政府持續在台灣採用國語而非閩南語當官方語言的作法,從國際比較觀點看,一點都不稀奇。

對於陳俐甫的主張,我很好奇,如果今天是外省第三代堅持在會議上使用他的母語如河南話、山東話發言,陳俐甫還會包容的主張應該請翻譯人員或讓他講完後再用國語講一遍即可?如果認為河南話、山東話是外來的語言不該享有這樣的待遇,台灣最傳統的語言似乎是原住民族的母語,在原住民族看來,漢人講的話都是外來的語言,沒有區別

如果一場會議上,30名與會者的母語都不同(光原住民族就有16族了,大陸各省民眾後代母語也不同),是否人人都可以先用自己的母語發言,講完再用國語重複說一遍?一場原本3小時可以開完的會搞到6小時才開完,不曉得這樣是孫博萮、陳俐甫等人希望看到的結果嗎?如果搞了半天他們主張的是只能用閩南語,其他人的母語不能用,那根本就是另類的沙文主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