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創新是商人逐利的本質,是在市場壓力下被逼出來的"
撐得下去,就可以生存壯大;撐不下去,就變成明日黃花。
現在美國逼華為,這場戰役對美國而言,只能贏,不能輸。
底下一則留言說明了台灣由盛轉衰的關鍵:
"要說真正的轉捩點,個人覺得是
王建煊準備課徵「土增稅」失敗
因為這讓資金有了更無風險的投資管道
聰明人不一定是有錢人,而有錢人一定是聰明人。
有了這個安全又保證收益的投資管道,誰還會投資「實業」?"
李登輝任內最大敗筆之一,就是擋著王建瑄的土地增值稅制,從此臺灣的貧富懸殊差距擴大,再也無法回頭
說是台灣的歷史罪人也不為過!
之前小蔣鼓勵中小企業,台灣在1980-1995年間,算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小的國家之一;又譬如國父認為土地漲價過高應該歸公,但國民黨執政後期,尤其是李登輝當上民選總統開始,幾乎每一屆中央政府都是放任房價上漲的。
陳水扁當總統期間台灣房價相對平穩,主要原因是他2000年無預警廢核四,一下子打矇了海內外的投資者,還加速產業外移,還有2003SARS那陣子人心惶惶,也造成房地產大跌,這裡還不討論我們國家前前後後在核四上花費跟賠償的金額,基本上都可以拿來補貼幾十年的年金虧損了。
另外一位應該比我大幾歲的網友補充的中肯:
這篇文章所談的產業外移的過程正是發生在我進入職場工作的1990年代後,文中談了很多產業外移的原因,但也漏了許多!我補上一些我的見聞供大家參考:
1.)李登輝主政時期,台幣快速升值,從約35元換一美元到27元換一美元,
2.)2當時的社會非常富裕,到KTV打工的收入是比到工廠與公司工作高出許多,工廠與中小企業找不到員工.
3.)幾乎所有的外國企業都提出要求與施壓給台商企業要將生產線外移到大陸去,不然就要轉移訂單,使得原本不願過去設廠的台商,不得不西進設廠!
4.)當時,除了上市上櫃公司有以配股吸引新進員工外,一般非上市上櫃公司根本招不到工程師人才,薪水高都不足以找到人!
5.)反核運動及政治惡鬥使廠商對台灣的經營環境失去信心,加速出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