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斷章取義的標準範例,因為在原文中的開頭不久就說了:要做一個反應器的安全性排名是不可能的 。>

原文在此

反核團體不願解讀其真實含義來讓台灣核能更安全,反而用斷章取義的方式來惡化能源議題的討論,真的是台灣的毒瘤。
首先,Nature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反應器的安全性排名是不可能的,因為各個反應器有其獨特以及不可知的風險。
其次,從風險來看有四大因素會影響之,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全文化」。
再來,從外在威脅(地震海嘯火災等)這因素來看,重點不是在反應器附近有沒有相關威脅,而是「有沒有考慮好這些外在威脅」。

舉例來說,
台北101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摩天大樓嗎? 如果只看附近有無斷層帶和所在地質情況,那台北101真~的~很~危~險~~~
但是台北101早就做好相對應的防震設計了,所以台北101不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摩天大樓,核電廠也是相同的道理。

日本311大地震也是很好的例子,單從地震和海嘯風險來看,離震央最近女川核電廠才是最危險的,但是人家預防地震和海嘯的措施比福島第一核電廠還好,所以311大地震發生時女川核電廠完全沒有事,還變成當地的避難所。
所以是看你「有沒有做好防災準備」才是重點,而不是附近有外在威脅就等於很危險。


這篇Nature雜誌的文章其實寫得非常好,很遺憾台灣有心人士將其斷章取義成全世界最危險的核能電廠在巴基斯坦,第二危險是台灣的核二廠,核三廠位居第三。

真相為何?

而真相是原文在一開始就說了,因為各個反應器有其獨特以及不可知的風險,所以要做一個客觀的「危險」排名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 an objective 'danger' ranking is almost impossible because each reactor has its own unique risk profile, and some risks are simply unknowable. ),也就是Nature雜誌的這篇報導根本沒有也認為不能去為全世界的核電廠去做一個危險度的排名!

Nature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是什麼?

這篇文章中認為有四個主要因素會影響到核電廠的危險度,這些風險為人口(population)、外在威脅(external threats)、設計與廠齡(Design and age)以及文化(culture),而核能電廠安全與否的真正關鍵是「安全文化」這因素。

在人口這項因素中分為半徑為30公里和75公里以內的總人口數排名,在半徑為30公里以內,巴基斯坦的KANUPP核電廠有820萬人口、台灣核二廠有550萬人口、台灣核三廠有470萬人口,有專家認為這是可怕的(scary)。而半徑擴大為75公里以內的話就更加令人感到不安(more disconcerting),中國的廣東和嶺澳核電廠有2800萬人口、紐約附近的Indian Point核電廠有1730萬人口、印度的Narora核電廠有1600萬人口,核電廠半徑75公里以內有超過百萬居民的152座。

而其他三個因素(外在威脅、設計與廠齡以及安全文化)中並沒有提到台灣的核電廠。但卻被有心人士最後扭曲成「全世界最危險的核能電廠在巴基斯坦,第二危險是台灣的核二廠,核三廠位居第三」,請問這不叫斷章取義,那什麼才叫斷章取義呢?

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文化」

這篇文章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文化」(Reactor safety depends above all on a 'culture of security'),作者認為新興核能國家,像是中國、印度、智利、埃及、印尼...等,這些國家較缺乏嚴格的監管單位,所以WANO(世界核電營運協會)會針對此點來加強這些國家的同行複查(peer review)。

第三個因素是外在威脅,此項是指地震、海嘯、火災、水災、龍捲風、恐怖攻擊...等,核電廠的安全系統是針對已知或是假設的事件來做設計,如果當初核電廠在設計時沒有考慮到或是沒考慮好這些外在威脅,那麼所造成的事故就稱為「超越設計基準」(beyond design basis) 的事故。

例如發生福島核災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就是沒考慮好海嘯這個外在威脅,雖然事前就有專家提出福島第一核電廠的防海嘯能力不足,另外也有不只一次提出要改善防海嘯能力的建議,但是負責福島第一核電廠營運的東京電力公司並沒有接受這些改善的建議,進而導致福島核災的發生,如果東京電力公司事前有接受這些建議,那福島核災很有可能根本不會發生。福島核災後,全世界大多數的核電廠就因此有重新評估外在威脅這因素,包括台灣的核電廠,並且已經通過歐盟和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同行複查(peer review)。

最後的因素是設計與廠齡,不過作者認為這因素其實並沒有絕對的相關聯,不過由於機件複雜與適應問題,電廠的事故機率與廠齡的曲線通常呈現U字型(頭尾較高,中間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平緩期)。在設計方面,舉例來說,車諾比類型(石墨型,RBMK)的核電廠雖然被證實在某些情況下有致命性的缺點,但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車諾比核電廠內有四個反應器,其他三個沒出事的反應器在車諾比四號機發生核災後並沒有馬上關閉,仍然持續運轉發電中,直到西元2000年才全數關閉,而至今也還有十來座的車諾比類型核電廠在運轉(p.s:致命性缺點可能已改善)。

雖然在這篇文章中列出的其他三個因素(外在威脅、設計與廠齡以及最重要的安全文化)中都沒有提到台灣的核電廠,但是一定有人很好奇,我們台灣的核電廠在這些因素裡狀況是如何? 這讓我們以後有再來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