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政府很奇怪,核能佔10%可以被取代,離岸風電佔不到5%,就算貴得要命拼死也要做。
核四蓋好在那邊,卻費盡心機用盡方法,不管浪費老百姓再多民脂民膏也一定要廢。
要知道依賴天氣的能源到現在還是要綁火力,還要浪費花錢建設巨大的備轉容量,這一點也不環境友善!!

提高核能發電的比重到50%,承擔大部分的基載,國內電價就不容易受到國際能源價格的影響。
民國70年代的幾次石油危機,核一核二廠就發揮這個功能。當年有經國先生與孫運璿院長的遠見,也沒有民粹當道,以理性思辨決定國家的能源方向。
期待我們還能回到用理性論辯,來決定國家的能源政策。

 

而用商學的角度來講國產化一門國際市場已飽和的產業無疑是自殺的行為,除非自己蓋的夠多,否則蓋完建設完 這個產業也崩了(我真不曉得為什麼會把離岸風電國產化講的跟明日之星似的不發展不行…………),沒看到三菱、日立都退出了嗎?

---------------------------------------------------
相關報導:

「風力發電機業界相關人士說,日立產品價格高,在主力國內市場無法成長的情況下,擴大規模也難收降低成本的效果。

日立雖然曾進軍亞洲市場,希望能擴大規模,但面臨德國西門子公司(Siemens AG)及美國奇異公司(GE)等激烈競爭。因此,日立認為如果再這樣繼續在國內自行生產風力發電機,也很難跟這些對手競爭。

由於日立子公司Hitachi Power Solutions(簡稱日立PS)跟德國風力發電機製造商艾納康(Enercon)公司有合作關係,未來將進一步強化合作,日立也會販售艾納康的產品;日立有關風力發電機保養維修及營運協助等服務事業,未來將跟日立PS進行整合,希望提高獲利能力。」~~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1901250110.aspx


日媒報導,受到日本國內市場小,海外市場競爭不易的影響,日本日立製作所(簡稱日立,HITACHI)有意退出風力發電機生產,專注提供相關保養維修及營運協助等服務。


日經 Business 報導,日本電機製造商日立目前已不接受新的風力發電機訂單,待已簽約訂單全數交貨,將停止位於茨城縣日立市埠頭工廠的風力發電機生產線。

日立未來可能將事業重點移到販售與子公司合作的德國廠商製造的風力發電機,及提供相關保養維修及營運協助等服務。

日本包括三菱重工業及日本製鋼所等國內風力發電機製造商,事實上已不再生產製造;待日立屆時退出後,日本將沒有製造風力發電機的企業。

日立 2012 年從富士重工業收購風力發電機事業,主要研發及生產兩種風力發電機產品,一種是設置在陸地上、輸出 2,000 千瓦的機種;另一種是設置在海上,輸出 5,000 千瓦的機種。

雖然日立在部分機種擁有獨到技術,2016 年度曾占國內新設置風力發電機市場約 4 成,並在業界獲得一定評價,但日本國內市場相較全球市場來得小非常多。

2017 年全球運轉中的風力發電廠總輸出約 5,250 萬千瓦,日本只有 16 萬 2,000 千瓦;即使到 2018 年,日本也不過只增加到 19 萬 2,000 千瓦。

風力發電機業界相關人士說,日立產品價格高,在主力國內市場無法成長的情況下,擴大規模也難收降低成本的效果。

日立雖然曾進軍亞洲市場,希望能擴大規模,但面臨德國西門子公司(Siemens AG)及美國奇異公司(GE)等激烈競爭。因此,日立認為如果再這樣繼續在國內自行生產風力發電機,也很難跟這些對手競爭。

由於日立子公司 Hitachi Power Solutions(簡稱日立 PS)跟德國風力發電機製造商艾納康(Enercon)公司有合作關係,未來將進一步強化合作,日立也會販售艾納康的產品;日立有關風力發電機保養維修及營運協助等服務事業,未來將跟日立 PS 進行整合,希望提高獲利能力。

https://zh.cn.nikkei.com/industry/ienvironment/34085-2019-01-25-13-43-17.html?fbclid=IwAR2wZK5MB4LKvAVn8pYB6D8IAooA1mHwY4o6ufc-TdO9QrsNl2Wegfsfr48 

還有,一天到晚說技轉,技轉的內容是甚麼?我們老百姓都沒看到! 

Ørsted 這2017年才成立的"風場開發商",都是買人家現成的風機,有甚麼技術可以轉移的? 顯然不是風機的製作技術,難道是挖錢的技術??

先看看這個,這還是他們官網喔! :

"Ørsted has selected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SGRE) as the preferred wind turbine supplier for the first 900MW Greater Changhua projects utilising approx. 112 SG 8.0 -167 DD offshore wind turbines."

https://orsted.com/en/Media/Newsroom/News/2018/11/Orsted-selects-Siemens-Gamesa-as-preferred-supplier-for--the-first-900MW-Greater-Changhua-projects?fbclid=IwAR2zeoi5tZQeEV1ko3mrBljFVrFIsYfwf1vuiPSJPPPVAZNk_kgbnsqr_x0

 

再看看這個:

Ørsted Wind Power CEO pleased with new GE giant: It puts pressure on Siemens and Vestas

https://energywatch.eu/secure/EnergyNews/Renewables/article10385498.ece?fbclid=IwAR2-qJcX4wOX6cepMXuOJ5XTm6QPKQIVpA36qW_8bQdmqcpBRYxIanPVQqg

 

然後這個:

"日立雖然曾進軍亞洲市場,希望能擴大規模,但面臨德國西門子公司(Siemens AG)及美國奇異公司(GE)等激烈競爭。因此,日立認為如果再這樣繼續在國內自行生產風力發電機,也很難跟這些對手競爭。"

https://technews.tw/2019/01/25/hitachi-plans-to-stop-production-of-wind-power-generator/?fbclid=IwAR1-2tZEd0zpkIDtmV3-gPI7tuPAGxGoOqjf4taMJ_c32oxGvvz_orsveqM

所謂的技轉到底是要移轉些甚麼??

 

再來發展離岸風電資金與成本應由風電商自行籌措與負擔才對吧 ,身為一個沒有購買綠電基金或債券的死老百性,我沒拿到風電國產化任何一點好處,卻得支付高額電價,你乾脆拿刀架我脖子搶劫算了,而且廠商的資金來自我國銀行存戶,發展失敗走了之後風險卻要由這些存戶來負擔,哇靠!!!天地下這麼會有怎麼好賺的生意啊!!!這種盤子生意我除了看過大清做過外你台灣竟然也想做啊

當官員們不顧未來20年電費高低,執意用1度5.8元(現在小降為5.5),是現有電價2倍多買電,而且是設計成台灣人不能反悔的合約(反悔,廠商虧損倒閉,就轉變成銀行系統性風險,仍然由政府稅收支應),唯一的理由是扶植“海上”風電產業。

風電開發商不甘心自己擔風險,要把台灣銀行、國泰世華、法國巴黎(台灣)三家銀行綁上船。廠商拿銀行的錢去建設,拿你的高額電費,你不付都不行,因為這些電都統一由台電躉購,直接算到電費裡面,除非你不接台電,不然就是鐵定要付錢

這種高價躉購,如果真的風力夠,廠商與銀行鐵定是賺的。至於供電品質穩不穩不在考慮範圍



簡單地講,就是DPP在逼全台灣人,不管是用20年電費或用潛在稅收損失,去養“海上風電產業”,卻連一個產業目標都還沒有訂定
相對過去政府培植產業計畫,咱們看看失敗到沒有人好意思提起的2兆雙星產業,平面顯示器Display、DRAM,2兆指的是產值,不是政府投2兆吔,這海上風電產業是要結結實實地從我們人民口袋掏出整整2兆吔!(好啦,經濟部說沒有2兆,有一小部份競價是每度電2.3元),這種傻到不能再傻的產業扶植政策只有DPP做得出來。

凡官員裝傻必有奸情,大家記上一筆,未來的轉型正義,當今檯面上的首長、為虎作倀的技術官僚、DPP民代,全部都要抄沒家產以賠付全民損失,膽敢像貴婦奈奈一家3口出逃者,就把債權賣給美國黑幫嘍!

民進黨的麻吉殷琪小姐等一幫人,把好賺的都賺走了,就擺爛,民股不肯增資,要政府一再出資,結果進黨妥協,民營高鐵最後變公營高鐵,至今還是國家的負擔。

高鐵無疑不完全是壞的,也帶來很多便利,但當初政府聽信特定財團的花言巧語,導致到後來高鐵營運的利潤幾乎被財團吸光……當初原先建設高鐵標榜BOT,到後來卻變成政府不斷追加預算投入
成本是政府用人民的納稅金在支出,而利潤卻是廠商在享受,這樣子合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