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自4月19日核能資訊網(NucNet)第4號特別報導   https://www.aec.gov.tw/newsdetail/headline/1090.html?fbclid=IwAR3UgK2f4-rlzYJH_klc93YesCB4Q7S6CwTg70_hge65jnYf31tYSzIS8Z0

綠色和平組織共同創始人Patrick Moore擔任一項新倡議行動的共同主席,此項工業界資助的行動係支持增加核能的使用。Dr. Moore於4月18日告訴NucNet,此項倡議活動名稱為「潔淨和安全能源聯盟」(Clean and Safe Energy Coalition),簡稱為CAS Energy Coalition,將於2006年4月26日在華盛頓DC正式發起,聯盟的另一位主席則是Christine Todd Whitman。更進一步有關聯盟及其目標的訊息將於發起日宣布,而Dr. Moore以綠色精神策略(Greenspirit Strategies)理事長和首席科學家的身分,於下文中重申他對提升核能使用的支持。 

於1970年代初期,我協助建立綠色和平組織,那時我相信"核能"和"原子大屠殺"是同義詞,此信念與我的大部分同僚是相同的。在這個信念驅使下,綠色和平組織首航至阿加斯加的阿留申(Aleutian)群島,抗議美國的氫彈測試。30年後,我的觀點已經改變了,而其他環保人士的行動也需要更新其觀點,因為核能可能就是那可以解救我們地球免於氣候變遷大災難的能源。 

目前美國有超過600座燃煤火力發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占美國總量的36%,約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0%,而二氧化碳就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要溫室氣體。核能是惟一大型且具成本效益的能源,在安全地使用以滿足持續成長能源需求的同時,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雖然我不願低估那些「流氓國家」擁有核能科技的危險性,但是,我們不能僅因為某項科技具危險性就禁止使用。那是冷戰高峰時期的「零和」心態,認為與原子能有關事物似乎都會招致人類和環境的毀滅。1979年珍芳達(Jane Fonda)和傑克理蒙(Jack Lemmon)所主演的電影"The China Syndrome"中,藉由一個原子反應爐熔毀引起核災並影響居民安危的虛擬劇情,傳播對核能的恐懼。電影上演不到兩週,賓西尼亞州的三哩島核能電廠即發生了爐心熔毀事件,使全美國均對此可能實際發生的毀滅深感恐懼。 

然而,當時沒有人注意到三哩島事件事實上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因為圍阻體發揮了它設計時所賦予的功效防止輻射擴散至環境,雖然反應爐本身損壞了,然而工作人員或附近的居民都無人傷亡。三哩島事件是美國核能發電有史以來惟一的嚴重事件,但此事件已足以阻礙我們從事進一步的核能科技發展。從三哩島事件後,美國未再訂購新的核能電廠。 

目前全美有103座的核能電廠正默默地提供20%的電力,不包括電廠員工,尚有80%居住於這些電廠周圍10哩內的人們認同它們。雖然我不居住於電廠周圍,然而我現在直接了當地加入他們的陣營。 

在經驗豐富的環保人士中並不是僅僅只有我改變對核能的心態,如英國的大氣學科學家James Lovelock,蓋亞學說(Gaia theory)之父,他相信核能是惟一避免氣候變遷大災難的方法。"Whole Earth Catalogue"的創始人Stewart Brand也申明環境保護的行動應該擁抱核能,來斷絶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偶爾,這些贊成核能的意見會被反核教會的教士們用來逐出異議者,如英國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協會的創始人和負責人Hugh Montefiore 主教,於教會的時事通訊中寫了一篇贊成核能的文章後,就被迫向理事會辭職。 

然而,儘管是堅定的反核運動人士,也有樂意傾聽的新跡象。當我去年12月出席於蒙特婁舉辦的氣候變遷京都議定書會議時,在一間擠滿人的房間中談論未來永續能源的問題,我極力主張,惟有藉由水力、地熱、風力等再生能源及「核能」的積極規劃,始可降低電力生產中化石燃料的排放。開始答問時,第一位於麥克風前詢問的就是綠色和平組織的發言人,我原預期將有一番舌戰,然而,他卻開始陳訴他同意我大部分的論點,雖然其中不包括核能的部分,但卻傳達一種清楚的感受,就是所有的選項都必須加以探討。 

為什麼是核能?風力和太陽能在能源選項上有其一定的地位,可是它們的不連續和不可預測的性質,讓它們無法完全地取代大型基載電廠,如燃煤、核能和水力。天然氣是一種化石燃料,它的價格已經太昂貴了,且它反覆無常的價格,使建造一個大型基載電廠需冒很大的風險。水力資源的使用則早已達到其所能發揮的容量;經由消去法,核能是惟一可實行的燃煤替代能源。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這也不是說核能都沒有真正的問題,如同許多核能相關的迷思,每一個關切事項都值得審慎的考慮。 

*「核能是昂貴的」:事實上,它是最便宜的能源之一,於2004年,在美國核能的平均成本與燃煤和水力相當,每千瓦小時不到美金0.02元(相當於台幣0.64元),而更先進的技術將會使成本進一步地降低。 
*「核能電廠是不安全的」:儘管三哩島事件是一個成功的案例,然於20年前4月發生的車諾堡事故卻不是。但車諾堡發生事故是可以預期的,它是蘇聯早期的電廠,沒有圍阻體,具有先天不良的設計,其運轉員則在操作過程中引起爆炸。於去年許多機構參加的聯合國車諾堡論壇中指出有56人的死亡與事故直接關連,他們大都因救火而死於輻射或燒傷,這些悲劇性死亡的人數,比起每年世界各地因開採煤礦而喪生的5,000名人數相形見絀。 
*「核廢料將會危害千年」:用過核燃料移出反應爐後經過40年,它的放射性活度可衰減為千分之一。此外,稱用過核燃料為廢料是不正確的,因為經過第一個燃料週期,用過核燃料仍含有95%的能量。現在美國已經解除用過核燃料再循環利用的禁令,故除了可再利用用過核燃料所含的能量外,並亦大幅地降低所需處理和處置的廢料量。 
*「反應爐易遭受恐佈攻擊」:六呎厚預力鋼筋混凝土圍阻體不但防止輻射擴散至外圍保護著環境,也同時保護反應器的安全,縱使有一架波音747飛機墜毀於反應器上且破壞了圍阻體,反應器也不會爆炸。此外,有許多不同類型的設施比核能電廠更易遭受攻擊,包括液態天然氣廠、化學工廠和為數眾多具政治意涵的設施。 
*「核燃料能被轉化成核武」:這是與核能相關議題中最嚴重的一項,也是最難以處理的。禁用核能如僅因為該科技可能移作邪惡目的使用為由,則不應為反對的論點。對照過去20多年間,一個簡單的工具----大刀,在非洲被人用來屠殺了100多萬人,遠超過於廣島和長崎原子彈下死亡人數的總和。汽車炸彈是由什麼所製造的?柴油、肥料和車子。假如我們將所有可能被不當利用而致人於死的科技都禁止不用的話,恐怕至今連火都無法駕馭。防止核武擴散最實際的方法是將此議題置於較優先的國際議程,和應用外交手段,必要時,甚至使用武力來防止國家或恐佈分子利用核物料發動毀滅性破壞。新的科技,如日本近來所介紹的再處理系統,此可讓鈽永遠無法與鈾分離,而使恐佈分子或流氓國家利用民生應用的物料去製造核子武器更加困難。 

美國600多座燃煤電廠每年排放近20億噸的二氧化碳氣體,等同於3億輛車子的排放量。另外,美國潔淨空氣委員會報告指出,燃煤電廠亦應對全國64%的二氧化硫,26%的氮氧化物和33%的水銀排放量負責。前述這些污染物正侵蝕著我們環境的健康,產生酸雨、煙霧、呼吸道的疾病和汞污染。 

同時,103座核能電廠每年正有效地減少7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等同於1億輛車子的排放量。如果我們將煤和核能所占有的比例互換,20%燃煤發電,60%核能發電,這對潔淨空氣和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大有幫助。每一位負責任的環保人士都應支持朝這個方向邁進的行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