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15771398.A.87C.html

前言: 基本上這個問題已經講到快爛了,算是老生常談的話題 但很可惜的是,大多數聽到的都是政治人物的口水仗,或是什麼想想論壇 、什麼回憶探險團或一些其他政治色彩濃厚的粉專討論,然後得出呼應原命題的結論──黃金早就在政府播遷來台後一年內用完,所謂的黃金神話 根本是黨國編造出來的彌天大謊之類的結論。

不過,仔細看這一些觀點或論述,大多是參考老蔣機要秘書周宏濤回憶, 由汪士淳先生所作的《蔣公與我》書中的片段所述。除此之外,大多沒有 參考其他可信度高的資料或是數據來證明這個論點為真,實際上就歷史考 證的角度來看,是非常不精確、或說危險的一件事。因為把回憶錄或是日 記、口述歷史這種會隨著個人記憶力或是別有目的的東西當成唯一參考來 源,而欠缺其它考證,如同時期其他人的回憶錄以及正式書面文件等,將 會出現很多錯誤。

例如山西霸王閻錫山跟老蔣一樣有寫日記的習慣,但閻老西的日記很多是 格言或是隨想,信手拈來便是名言錦句,和大多數人寫日記的習慣不盡相 同,有美化、故意留給後人看之嫌,歷史研究者認為他的日記可信度較低 。而老蔣、要去哪裡這兩位的日記可信度之所以會被認為高的原因,在於 沒有太多詞藻華麗的文句,或是動不動就引經據典之類的記述,顯出他們 真實的一面。像是胡適日記就曾經寫到「我這學期要讀完莎士比亞的《亨 利八世》」,結果都沒做到,過幾天就寫檢討說「怎可以如此墮落,你要 反省啊!」,但實際上就是好幾天都是只寫「打牌」兩字交差,那幾天就 在牌堆中度過了(7月4日立志,7月16檢討,7月13、14、15、17、18都在打 牌);或是寫在留學時,當天打○槍打一打有東西流出來,擔心會不會生病 ,隔天就醫聽醫生說不礙事才放心下來。老蔣的日記則是記述年輕時被外面 的花花世界所迷惑,有點管不住自己兄弟的趨勢,回去便在日記寫下要戒色 這一回事,或是宋美齡流產等等私密話題,也不隱諱地罵身邊周遭人員,如 罵宋美齡「惟小人與女子難養也」、罵何應欽「不成才」之類的話;另一方 面則是他寫日記的保持期間五十餘年,在世界各國領袖中甚為罕見(他是用毛 筆書寫,這更是難得),使得他們的日記可信度較高。 不過日記或回憶錄可信度再怎麼高,也很難避免說這是「他們眼中的誰誰誰」 這麼一回事,因為這可能會過度美化或醜化一個人。也有可能因為他的資訊過 於片段或局部性,而有他的侷限存在,形成盲人摸象、各說各話的結果。畢竟 ,周宏濤本人對於來台黃金的用途並未有太多經手過程,加上周宅曾遭祝融、 回憶錄撰寫時年近米壽,可能會與事實有所出入。

為了要能夠較清楚還原真相,我參考了周宏濤先生口述、汪士淳代筆的《蔣公 與我》,文史工作者陳錦昌先生的《蔣中正遷台記》,以及當時國府軍費總監 吳嵩慶將軍之子吳興鏞醫師的兩本著作《黃金檔案》、《黃金往事》等書,以 及相關新聞報導等資料。希望透過這些資料的爬梳,可以讓我們對於這個議題 能夠有一個較為正確與完整的認識。 問題意識:首先,讓我們先來看一些反對黃金,或是主張該批黃金用處不大的言論吧。

一、前總統李登輝於民國九十三年十一月,在新竹幫立委助選的發言:「不要以為台灣 今天的繁榮是國民黨抵台時運來了九百六十萬兩黃金,事實上早沒那個事了!那艘 船(按:即太平輪)從南京來台灣時,早在揚子江口就沉了。」他又表示:「國民黨 是否有九百六十萬兩黃金,在做總統時他就答得不用查了。…」

二、民進黨立委葉菊蘭對於大陸民運人士來台請求經費協助一事表示憤慨,主張台灣的 經濟成果是台灣人民打拼的成果,不是大陸來台黃金的幫助。

三、顧立雄的兩點主要看法

       (一)幾乎全用軍餉 國民黨一再提到當年運了大量黃金來台,成為「穩定台灣金融重大支柱」,但根 據「蔣公與我─周宏濤回憶錄」,一九五○年六月七日中央銀行總裁向蔣介石報 告指出,一九四九年以來運至台灣的「國庫存金」約三七五.五萬兩,至當年五 月底就僅剩約五十四.二萬兩。 周宏濤回憶錄指出,由於美援斷絕,加上六十萬大軍龐大開支,讓已捉襟見肘的 國庫存金迅速消耗,消耗存金最大宗為軍費,平均每個月須撥付近十八萬兩,在 一九五○年九月就花光了。 因此,周宏濤在書中直言:「長久以來,國內外以為政府攜來台灣的黃金數量龐 大到花用不盡,可為台灣未來發展『奠基』,其實不然。」

      (二)央行資料:黃金是台灣人拚來的 根據央行資料,一九六一年七月一日在台復業,由台灣銀行移交黃金約一○八萬 英兩,占目前黃金儲備一三六二萬英兩的七.九%,由於國民黨帶來的黃金早就 花光,台銀移交的黃金應與國民黨無關;其餘一二五四萬英兩黃金,則是央行於 一九八一至一九八九年所購入,都是台灣人民辛苦打拚累積的。

好了,請先冷靜三分鐘,來冷卻讀者大老們被國民黨氣壞的頭腦,然後讓我們想一想 這些主張是不是有問題。

一個說沒黃金、一個說黃金很快就用完了、一個說台銀移交的不是大陸黃金,央行的 黃金是台灣人民打拼的成果。 如果你們認為這些都言之成理,那麼李登輝的言論與後兩位存有出入,是不是說謊?

因為他主張沒有運黃金來台,九百六十萬兩黃金都隨太平輪沉沒了,如果是真的的話 ,或許中共去長江口打撈碰碰運氣,還可以撈到不少黃金。

但根據以上的言論,大概我們或許應該可以知道一件事情:國民黨有運黃金來台灣, 那麼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黃金打哪來: 答案是上海的中華民國政府中央銀行、外國存款、日本戰敗賠款等,以及王雲五財 政改革用金圓券換來的黃金,總計大約近三百七十五萬兩左右。(按:民國政府的黃 金計算為市兩,非盎司或現在通行的台兩。) 而黃金的搬運是有的,民國三十七年十月八日,總統蔣中正赴上海,接見蔣經國與 央行總裁俞鴻鈞,決定為因應局勢變化,將第一批黃金運抵較為安全的台灣。 這些黃金總共分為三大梯次來,經手人分別為:(前)央行總裁俞鴻鈞、國府軍費總 監吳嵩慶將軍、防衛上海的大湯包將軍。 茲根據吳興鏞據其先父(按:即吳嵩慶將軍)手稿、日記、國史館等資料,爰製作簡表 如下所示。

第一批(上海):皆為國幣準備金

                      俞鴻鈞:37年12月1日,黃金兩百萬兩、銀六十二噸 俞鴻鈞:37年12月,黃金五十七兩、銀十八噸

                      俞鴻鈞:37年12月,銀元四百萬枚、銀一百二十噸 (由海關海星號運輸)

第二批(上海):主要為軍費

                      吳嵩慶:38年1月15~20日,黃金九十九萬兩、白銀三十噸(約有八十萬兩用於內戰)

                      吳嵩慶:38年1月~4月,銀元三千萬枚、銀八百噸

                      吳嵩慶:38年1月10日,七千萬美元

                      吳嵩慶:38年1月~4月,純銀一億餘兩、銀三千餘噸

                      毛邦初:38年1月10日,一千萬美元(疑部分中飽私囊) (來台方式為軍艦、商船、匯兌)

第三批(上海):主要為軍費

                      湯恩伯:1945年5月18~27日,黃金二十萬兩至四十萬兩

                      湯恩伯:1945年5月18~27日,純銀一千餘萬兩及銀三百噸 (運輸方式為軍艦、商船)

國外運台:主要作為軍費

                       舊金山:38年內,銀元三千萬枚、銀八百噸

                       菲律賓:38年12月28日,銀元九百八十萬枚

                       美國:38年內,黃金三十八萬兩

                       日本:38年內,黃金??兩

                       日本:38年4月,純銀十八噸(日本戰敗賠償) (運輸方式為商船)

國民政府運台金銀等貴金屬總計:

     黃金總共約四百八十萬兩,其中八十萬兩用於內戰;外匯、純銀遷台約各值兩百萬兩黃金;全部相當於黃金八百萬兩。

     八百萬兩黃金的說法應該是指黃金加上外匯(主要是美金)、銀的總價額,才會來到八 百萬兩,至於九百多萬應為誇大不實之言論。

黃金流向:

     黃金八十萬兩→新台幣(第一次發行總面額為兩億)準備金

     美金一千萬元→新台幣準備金

     黃金六十萬兩→一兩兌換新台幣280元作國軍軍餉

     黃金一百四十萬兩→一兩兌換新台幣280元作國軍軍餉

     美金一千零六十萬兩→拋售美元以回收新台幣

     黃金約一百萬兩→一兩兌換新台幣280元作國軍軍餉(此部分可能和以上兩項黃金重複 計算) 黃

     金三千兩及外匯→民族晚報、聯合報的開辦費

     美金十四萬→蔣總裁辦公室

     黃金五十萬兩→新台幣準備金

     美金?千萬→美援來台前購買軍火汽車零件

依據IMF之《國際財政統計》,在一九五零年底,台灣約有一百三十萬兩黃金儲備, 大部分應是國府運抵台灣四百萬兩的餘金。(IMF的統計單位為盎司,一盎司為31.1克 ,市兩為31.25克,算是相當接近)

摘錄自吳興鏞(2007),《黃金檔案》,頁xviii-xxi

小結:

一、黃金總共約四百八十萬兩,其中八十萬兩用於內戰;外匯、純銀遷台約各值 兩百萬兩黃金;全部相當於黃金八百萬兩。

二、周宏濤《蔣公與我》頁二九八說由上海分三批運台黃金共兩百七十五萬兩應 是第一、第三批黃金,加上第二批黃金之總和,周說總共是三百七十五點五 五萬兩,與本表黃金數目相近。 但周書未包括外匯及存銀,此外由上海直接運台黃金數目他有些低估。

政治人物言論釋疑: 在討論李登輝言論真偽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他在總統令華總字第615的褒揚令內容:

除役陸軍中將吳嵩慶,志慮忠純,清廉耿介,壯游巴黎,學有專精, 迭膺軍政要職,夙昭令績,於湖北省政府財政廳長,聯勤財務,軍需署長 及副總司令任內,建立制度,支應軍需,協助建軍備戰,厥功至偉。大陸 易色,搶運庫存軍實,穩定基地金融,應變有方,勛遒益懋,嗣後主持唐榮公司,創辦滬江中學,致力國民外交,推展老人福利,亮節高風,允足 矜式。茲聞溘逝,軫悼良深,應予明令褒揚,以彰忠藎。

總統 李登輝   行政院長 郝柏村 中華民國八十一年三月十九日

這張褒揚令是李登輝寫給當時負責國庫財產轉移作業的中將吳嵩慶的,裡面清楚 寫到「大陸易色,搶運庫存軍實,穩定基地金融」,指的就是把國庫金銀作軍費 ,作為新台幣準備金的一部。 比以前蔣中正寫給俞鴻鈞的「……排除阻難,為國家保存元氣,以奠財經再造之 基……」,這寫得雖然很隱諱,但其實兩者意思是差不多的。

這張褒揚令可以說是李登輝自己留下,對於國府運送資源來台的鐵證,讓我們再 對照前面他的助選發言,就可以知道他在說謊。

再者,事實上太平輪的貨物是銀錠、銀條,還有央行文件等資料,黃金後期主要 是由衣復恩等空運。

最重要的是,太平輪沉沒造成檔案資料遺失,竟然使得國府遷台後央行竟然無法 在台順利進行復行作業! 使得新台幣發行還要委由台灣銀行來作業,後來新台幣發行權才由央行收回,

但 這已經是民國九十年以後的事了。

黃金是否用罄: 看到這裡,各位應該大概知道黃金哪裡來、到底有沒有來了吧,那麼到底有沒有 在民國三十九年就用完呢?

讓我們看看顧立雄主張的爭議點,他根據《蔣公與我》一書中,蔣總裁祕書周宏 濤曾提及:「平均每月十八萬兩純金做軍餉……幾個月下來,就花掉二一五萬兩 。」

又說到民國三十九年六月:「只剩下五十四餘萬兩……運台純金,只夠再支撐三 個月。」

因而主張黃金用完、現在央行黃金沒有大陸來的,而是台灣人打拼的成 果。

但事實果真是這樣嗎?

根據《中央銀行運台保管黃金收付報告表,民國三十七年十二月四日至四十六年 七月三十一日》(002-080109-010-005-024),在收入項是二百九十七萬餘兩。

(按:當時政府歲出歲入已不可能以形同廢紙之法幣計算,故採黃金為單位)

但是在《民國三十九年六月二日央行總裁俞鴻鈞呈蔣總統的中央銀行黃金收支簽呈》 (002-080109-005-005-002m)裡,收入部份就變成三百七十五萬餘兩,

因為給總統的 簽呈裡,包括了秘密軍費七十八萬餘兩,也就是收入部分的乙項:「有滬穗各地運廈 門部分,計純金七十八萬六千五百四十市兩。」(按:滬為上海,穗為廣州)

甲乙兩項相加為三百七十五萬餘兩,如果再加上秘密軍費、獎恤金等,全部就將近四 百萬餘兩。(出自吳興鏞,2013,《黃金往事》,頁175-177,時報出版)

而吳興鏞主張周老此處應是筆誤,因為根據央行總裁俞鴻鈞呈蔣總統的中央銀行黃金 收支簽呈末尾即有提到:「截止三十九年五月三十一日止,本行實存純金五十四萬二 千市兩。」

這裡只有提及央行,沒提到當時發行新台幣的台灣銀行黃金量(按:大家可以找一下 舊鈔票,看一下上面是央行還是台銀發行),也沒有在美國的存金,就如新台幣準備金 八十萬兩仍舊在台灣銀行、支出軍費也是先轉帳到行,並沒有失蹤,直到開放民眾以 新台幣匯兌。

加上軍費的支出也不如周在《蔣公與我》書中的龐大,民國三十九年全年軍費約八十 二萬兩,庫存黃金約一百一十餘萬兩。 再說了,中華民國政府運來台灣的不是只有黃金,還有美金外匯、敵偽匪寇珠寶、銀 錠、銀元等等,總價也大約有四百萬兩黃金的價值,而中國在過去幾百年都是銀本位 制,美金在當時是世界上最穩定的外匯之一,這些物資的價值不應被低估才是。

為什麼同樣都是總統幕僚相關人士,會對於同一件事解讀差這麼大? 吳興鏞認周老於口述歷史時,已屆米壽高齡,難免有與事實不符之筆誤,筆者則認為 此書為他人代筆、周老家中又曾遭祝融,加上周老本人於該書付梓後,未經朞年即撒 手人寰,縱使書中出現筆誤也不可能有更改之機會。

如有讀者不信,則可參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民國三十九年的紀錄:「中華民國 有準備金一百三十萬盎司。」而盎司是31.10公克、市兩是31.25公克,兩者其實很接 近(按:台兩為37.49公克,這些金條是大陸來的,不會是台兩單位)。

這數字和民國八十七年香港《亞洲週刊》訪問中央銀行副總裁許嘉棟(按:台大經濟系 教授、前扁政府閣員)後,發表數字相當,許表示:「央行目前庫存黃金約四百六十噸 (按:約一萬三千多兩),其中僅三十三噸來自大陸,佔全部黃金的百分之七點九九。 」

民國九十七年四月台北《時報周刊》報導文園國庫內藏黃金一千三百萬餘兩,其中上 海運台黃金佔總量百分之七左右,也與當時報導相當。 到了民國一百零二年,路透社台北一月三日的通訊:「台灣央行表示,截至去年十一 月底台灣央行持有黃金四百二十三點七八公噸(約一千三百六十二萬盎司)。」

似乎這段期間以來,黃金庫存沒有明顯增減,那麼大陸來台的黃金,還是和當時IMF的 報告的數字相近。

對此,民國八十九年年陳師孟出任央行副總裁時,曾去金庫查看,發現「蔣介石帶來 的黃金,不少儲放在架上,形狀不一,多為當年用金圓券從民間換來,且成色不足, 很多只有九二純度。」

所以,黃金在隔年就用完了?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這些黃金的意義: 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的于宗先認為,當時國民政府拋售黃金、美金,以低於市價 的方式來讓這些保值品流入民間,建立台灣人民對新台幣的信心。

這些賣出去的黃金、美金,共值三百萬兩黃金,是當時新台幣發行總額的四倍以上, 在那個時刻發揮了穩定民心的作用。

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要知道,單就這一筆黃金存款而言,換算為新台幣後,遠超過那兩年整個台灣省 的收入,這些黃金就經由台灣銀行及指定的銀樓,讓購買「黃金儲蓄」的臺灣民眾, 只要有新台幣就可兌得比市價低的金子(美金亦可),於是就大量流入民間,或進了國 內外投機人士口袋,但新台幣仍可維持穩定、避免通貨膨脹。

如果沒有這批黃金,在台進行的台幣兌換新台幣(按:將嚴重貶值的台幣,以四萬比一 之匯率兌換新台幣),將會步入金圓券的後塵,形成黃金擠兌或是群眾暴動。

這時候美國不是在台灣扶植親美政權,就是中共會延後抗美援朝,優先攻打台灣,這 樣中華民國政府在那一年間等不到美援,自然也會回天乏術了。

簡言之,如果沒有這筆掉下來的金銀外匯,使得台灣度過了最不能亂、最禁不起亂的 時候,避免新台幣金圓券化下民眾極度不安、黃金擠兌、物價飆漲、台灣省工委會或 各學校等中共地下黨趁機作亂的情形,更是讓共產國際將目標轉往韓戰,而非在此情 形下勝算較高的台海戰爭。

而且美國在韓戰爆發之前,對於台灣由誰統治之態度持無關痛癢之立場。 美援主因還是韓戰爆發才會有,在之前台灣的財政支出、預算單位主要還是靠這些黃 金支出因應。 如果沒有這些黃金財物,共軍可以先南後北,推遲抗美援朝的進度,讓共軍十大元帥 之一的蕭勁光有更多餘裕渡海,歷史就會因此改寫了。

國府運台黃金或許沒有那麼神,價值、效用比不上美援,但在等到美援之前就是靠這 一批黃金度過的。

簡單來說......黃金救急,美援救窮。我認為這是比較恰當的評價。

-- 年表:

38年12月23日:美國國務院之秘密訓令:「台灣的淪陷,咸認為是不可避免之事…我們應 當不實地指名:美國在台灣建立基地,派遣陸、海軍,供給軍緝獲從事類似的活動,對中 國或中華民國不會有實際上的裨益,反而會使美國陷入一個長期的冒險之中,好則造成一 個新的僵持地區,不好則變得正式作戰。」「共軍如控制台灣,將不會危及我國在遠東的 地位。」

38年12月24日:美國駐華代辦師樞安自港飛抵台北,籌設駐華大使館。

38年12月27日: 美國國會通過立法要求軍援「中國地區」。艾契遜把該筆款項給了「鄰近中國」的韓國、 印尼、菲律賓,並宣稱此筆款項給台灣仍改變不了國共內戰的結果,只是徒增蔣介石苟延 殘喘的機會。 39年1月5日:杜魯門重申台灣應依照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中有關歸還中國之規定,明確 承認四年來中國對台灣行使主權的事實,並公開宣稱不會對台灣提供軍事援助和顧問工作 。

39年1月12日:艾契遜在美國全國新聞俱樂部發表「美國基本立場」之演講指出,美國在 西太平洋地區的防衛周邊,並不包含台灣與南韓。 39年3月1日:蔣中正於台北復行視事。

39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一改先前態度。


--------------------------------------------------------------------------------------------------------------

給無恥到嘆為觀止的獨媒上一堂讀書課 (造謠、無恥、下賤不是已經成了他們的職業病了嗎? 比如民視、三立、年代、壹電視、自由時報、民報、PTT、新頭殼……,跟川普的水準一樣低,充滿謊言、低俗、歧視、偏見................ 所有的低級元素都有了。連"花博管制失控外勞也入園"這種標題也敢寫出來,可恥! 比如 http://blog.udn.com/qqqwwwa06/3886015)

最近獨媒為了清算國民黨黨產又在漫天造謠,把陳年爛故事「國民黨運台黃金早已花完」又拿出來鬼扯,結果隨便翻了翻他們論點的出處,才發現這些人連書都念不好,求學的精神比小學生還不如,無恥的程度實在令人驚歎不已!

究竟獨媒所謂「國民黨黃金早已花完」的理論依據是怎麼來的呢?鍾年晃在他的臉書上說,依據蔣介石秘書周宏濤的口述回憶《蔣公與我》一書中記載「1950年6月7日中央銀行總裁向蔣介石報告,1949年以來運至台灣的黃金共375萬5000多兩,但至當年五月底,共耗掉321萬2000多兩,只剩54萬2000多兩。當時最大的花費是要養活六十萬大軍,平均每個月要花掉18萬兩黃金,所以這批黃金在1950年9月就已經花完了」。

但我們看看書中是怎麼寫的吧!書內原文如下「1949年以來運至台灣的純金來源及數量如下:除了自上海分三批運台數量最大,共275餘萬兩之外,另從美國、日本運回再加上原先置於廈門的純金,全部共有375萬5540餘兩,但這些純金自政府遷台後至五月底止,連同撥付台銀的台幣發行準備金80萬兩在內,總共耗掉321萬2540兩,只剩54萬2910兩」。

這段文字為我們解答了兩個疑問,第一是黃金數量之謎,過去有人爭論運台灣黃金究竟是兩百多萬兩或三百多萬兩,甚至質疑國民黨從中A走了一百多萬兩,這裡就很清楚的說明黃金來源分兩個方向,一是上海運來,二是美日與廈門運回,總數確實是375萬5540餘兩。第二個是可以看出獨媒標準的鋸箭法式史觀,文中明明有一句「連同撥付台銀的台幣發行準備金80萬兩在內」,結果在所有獨媒的口中全部消失不見,他們目的就是將新台幣與大陸運台黃金脫鉤,好遂行他們去中國化的目的,這種毫無學術基本道德的歷史,誰要相信誰就是傻子!

再來,所謂「這批黃金在1950年9月就已經花完了」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書中有一句話說「運台純金僅夠再支撐三個多月」,而這份報告是在1950年6月7日呈給蔣介石的,因此台獨傻逼想當然而掐指一算三個月後就是九月,由此得證當年九月黃金就已花完,大家爽的歡欣鼓舞認為台灣與大陸黃金在無連結。

問題是〝事情難道會像憨人想得這麼簡單嗎〞!?

書中根本沒有任何字句說黃金已經用完,更何況世界上除了「台灣國政府」會這麼蠢,面對困境不求改變只等著坐吃山空以外,有那個政府看到財政危機不會設法解決的?周宏濤這篇〈台灣經濟與美援〉的內容,說的就是老蔣當時面臨如此嚴峻的局面,如何因應才化險為夷,否則那有今天台灣的繁榮。但台獨既無知又愚蠢,當然他們還有更不要臉的無恥,所以看書只看幾行,為了政治目的什麼謊話都敢說!

周宏濤在這幾段文字後說到蔣介石指示「設法維持黃金庫存,非不得以不得在動用」,後面更談到蔣在後續的會議中決定,「停止自由外匯,台銀對台幣的準備金必須維持在黃金60萬兩,實施兵工政策使軍方每月有600萬元台幣收入」,此外支後更設法現縮軍隊員額,勸許多撤退來台的將領如何健等人辦理退役,減少軍費開支。

周宏濤更盛讚蔣的貨幣政策,他說「以十足準備的新台幣回收舊幣,在長期積極整頓財政收支,促進貿易、加速經濟發展。1949年貨幣改革實施次年,物價就顯著穩定下來,躉售物價年平均上漲從三位數降為兩位數,最後到個位數;至1954年,年平均上漲率降為百分之二,嚴重的通貨膨脹終被抑止」。

周宏濤在本篇的結尾中,肯定蔣與國民政府的經濟政策奠定了台灣經濟奇蹟的基礎,他說「至1953年,政府將生產管理委員會擴大為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也就是現在的經濟建設委員會前身,一期期地推行中程經濟發展計畫,在有計畫的引導下,全國資源獲得合理的運用,經濟成長也就一期期地提高,奠定了台灣今日的繁榮基礎」。

這才是周宏濤《蔣公與我》一書,對當時經濟與政府作為的完整評價,獨媒如果連書都不會唸就少掉書袋,不然只會顯示你們的無恥是多麼的嘆為觀止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