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跟老公爬立霧山,深入太魯閣族的領地,不禁想到當年的太魯閣戰役。

 

太魯閣戰爭

  1910年佐久間左總督擬定「五年理番計畫」,對濁水溪上游以北的原住民進行武力鎮壓,1914年發動鎮壓原住民規模最大的太魯閣戰爭,主要戰場在現在的立霧溪上游及木瓜溪上游一帶,當時為太魯閣蕃的居住地,當地太魯閣蕃97個部落人口約一萬人,能作戰的壯丁約三千人,在這場戰役當中,日本動用了3108個士兵,3127個警察,4840個軍夫,總共一萬多人去攻打三千多太魯閣蕃壯丁。
總督負傷


  70歲高齡的佐久間左馬太親自到合歡山督導日本軍警作戰,依照軍中日記,在6月26日時,他在視察軍備道時不幸從懸崖上墜馬受傷,但他並沒有被立即送往埔里野戰醫院,反而留在當地療傷至8月13日撤軍之日為止,這場戰爭從6月1日打到8月初結束,是原住民與日本人的最後一場大型戰役,之後全台原住民都被日本人統治。


  佐久間負傷回到日本本土後,隔年就在自家浴室內不慎滑倒,8月1日在東京去世,這是日本政府官方的說法。不過這與原住民的講法大相逕庭,在秀林鄉公所出版的《秀林鄉志》第一章「遺址與部落遷徙」內文中,寫到了部落流傳的擊殺過程,一位名為「吉揚‧雅部」的抗日英雄在「桐給揚之役」因彈藥不繼而隱逃深山林間,並在斷崖石壁中游移等待伏擊,在無意中擊落了親自督陣的總督佐久間左馬太。


  甚至有些人懷疑,佐久間左馬太早就當場摔死了!但以當時的戰況與日本人愛面子的狀況來思考,總督死了那還得了,這場仗還打的下去嗎?所以就找人冒充總督,裝作受傷的樣子回到台北,為的就是穩定軍心;不過這也是個不可考的懸案了!


  從合歡山往東遠眺立霧溪谷,看見立霧主山左邊有一座狀似饅頭的山,那叫做「佐久間山」,為的就是紀念日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而在原住民地名「他比多」,就是現在的天祥,日人則興建了佐久間神社,後來蔣經國修建中橫公路,施工單位發現這日本神社,就把它改成文天祥紀念碑,而在木瓜溪與立霧溪中間的奇萊東稜,有一條林道叫做「研海林道」,研海其實就是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的字,從神社、山名、林道總總跡象來看,就更加合理的懷疑佐久間死在台灣的傳說也有可能是真的。
太魯閣戰役值得紀念


  最近由於魏德聖導演的賽德克巴萊,導致大家認為的霧社事件是原住民反抗日本人的開端,不過其實莫那魯道帶領的賽德克族早已歸順日本人,霧社還是日本人當時在台灣的「樣板部落」!部落中學校、警察駐在所、診所、郵局、商店一應俱全,日本政府相信這是日本人、漢人、原住民和睦共處的典範,但最終還是由於族群生活習性不同、日人鄙視、剝削原住民等因素,莫那魯道登高一呼,群起反抗。

 

  太魯閣戰役比起霧社事件更加可歌可泣,雖然太魯閣勇士們最後都戰死或投降,不過他們畢竟將日本總督打傷或打死了!不過後來由於日本政府強迫太魯閣族人多次往平地遷移,所以經過多年以後,這樣偉大英勇的抗日事蹟連太魯閣族人自己都不太清楚,那不是太可惜嗎?

 

http://www.ipc.gov.taipei/ct.asp?xItem=660048&CtNode=7436&mp=cb01

 

 原住民對抗日本人,絕對不是出於對漢人的忠心,所以要從這個角度表彰他們就省省了-- 他們為的是保衛自己的家園!
而漢人對於原住民的劣跡斑斑,許多人(包括我自己)的祖先應該都曾經欺壓過原住民(就算娶了原住民女子為妻,幹過的壞事也不能不算),也,所以唯一有資格說"滾回去"的,是台灣的原住民

arrow
arrow

    So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